2025年1月9日
位于湖北省应城市的
300MW(兆瓦)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
全功率并网发电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以下简称武汉岩土所)
为该工程的地下储能系统
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撑
该工程以空气为介质
每天储能8小时、释能5小时
每年转化的电量可以满足
75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
可有效应对新能源发电的
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
创新协作 降本增效
深地储气库
是压气储能工程的决定性因素
应城项目盐穴储气库地质条件复杂
大口径注采井钻完井难度大
武汉岩土所杨春和院士团队
与多单位深度协同
打造了一系列
国际尖端技术和配套产品包
大幅提高了盐穴空腔利用率
和注采井的注采气量
降低了工程造价并缩短了建设工期
▲300MW(兆瓦)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
盐穴老腔“再利用”
压裂形成的盐穴老腔
形态差、难利用
武汉岩土所论证出
腔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具备利用的潜力
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利用水平压裂
形成的盐穴水平老腔
开展了地下储能
这也为我国盐穴采空区的大规模利用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高位注气、低位排卤
该工程首次实现了
高位注气、低位排卤的
沉渣空隙储气扩容的新方案
中国的层状盐岩不同于国外的盐丘
在造腔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沉渣
占据盐穴空间
无法利用其下部的沉渣空隙体积
武汉岩土所利用现场测试
论证了沉渣空间低位排卤的可行性
实现了盐穴沉渣空间利用“零的突破”
盐穴地下空间利用率
从20%提高到70%以上
▲高位注气、低位排卤示意图
变废为宝
我国盐矿资源丰富
存在大量盐矿地下采空区
利用已有盐穴老腔
不仅能够避免盐矿采空区
沉陷、垮塌等地质灾害
还实现了盐矿地下采空区的
资源化利用
武汉岩土所的研究成果
保障了中国第一座全面投用的
300MW压缩空气储能库的成功建成
相关技术已全面应用于
我国目前在建及拟建的
18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也为后续
数百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库建设与运行
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