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科普 | 央视《国之颂》特别节目报道:山高路远银线穿梭 电亮山河大地
最新动态
科普 | 央视《国之颂》特别节目报道:山高路远银线穿梭 电亮山河大地
2024-10-0914

编者按:10月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别节目《国之颂》“电网篇”——《山高路远》。节目聚焦青海电网,以纪实歌颂的方式,展现了我国引领世界的特高压技术的创新突破,讲述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服务百姓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故事。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拉才村村口】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一路辛苦!你们是来讲述《山高路远》的,所以我特意把你们约到山高路远的小山村。”


主持人苌道勤:“这路确实很难走,要把每一度电带到这山高路远的地方,真的是要靠你们。”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你们到达的这个地方是牧民的一个‘冬窝子’,每年10月到11月份以后,牛羊都会到这一片过冬,基本上这一片只有16户居民,我们已经为这16户都通上了电。祁师傅就是负责这一片16户居民安全用电的。”


【村民吉太加家中】


主持人苌道勤:“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实现了全民通电,而最后一站应该就是在青海。”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2015年12月23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送电,标志着无电地区全部通电了。”


国网共和县供电公司龙羊峡供电所台区经理祁正玉:“10多年前,离海南州最远300多公里有一个拆迁村,那边山高路远,我们干活的时候材料、电线杆子这些运不上去,要用人力把它拖上去。”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我们这里也是高海拔地区,设备运到山顶以后,立电线杆子、架线等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出现高原反应,很多员工有时候会背着氧气瓶、吸着氧气爬电线杆和架设线路。”


主持人苌道勤:“就是为了达成最终让大家都用上电的目标。”


唱颂嘉宾龚琳娜:“我们国家电网给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也通了电。”


国网共和县供电公司龙羊峡供电所台区经理祁正玉:“反正我是自豪的很。”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我们现在也能把电输送到外省,已经能够回应远方的呼唤了。”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青海、甘肃、新疆这些西北地区都是我们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人口密度比较低,工业负荷也比较轻,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富裕电量,需要把这些富裕电量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


主持人苌道勤:“这就是我们常听的‘西电东送’。”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要想实现这么长距离的电力输送,就要研究高效的输电方式,目前我正在从事的工作就是特高压技术的相关试验研究工作。”


唱颂嘉宾龚琳娜:“什么叫特高压?”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特高压就是电力传输过程中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目前我们国家是世界上运行电压等级最高的国家,最高电压是直流±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相当于我们电力传输过程中的‘高速公路’,效率非常高,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还非常低。”


【国家电网高海拔高电压实验室】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这就是我们国家电网公司的高海拔高电压试验室,是为特高压工程建设开展试验验证的地方。”


唱颂嘉宾龚琳娜:“我怎么觉得我走到了另外一个完全不知道的未来空间一样。”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这是模拟的一个塔头,这个就是铁塔,上面那是铁塔的横担,两个‘V’字形的就是绝缘子串,中间这个比较粗的是一个模拟导线,一会儿要开展的试验就是特高压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验证试验。”


“所有人员注意,准备加压,5,4,3,2,1,放电电压1562千伏。”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这相当于导线对塔头放电了,这个间隙就是被击穿了。”


“所有人注意,准备下一次试验,3,2,1,耐受了,电压值1420千伏。”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这一次间隙没有被击穿,它相当于是能够耐受住1420千伏。”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我们正常运行的电压是±1100千伏,但是我们要考虑到一些操作、冲击,以及下雪、起雾等环境中的空气密度和湿度发生变化了以后,每一次放电电压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


主持人苌道勤:“所以看来,输送电能不仅是要让高速公路通车,而且还要安全可靠,才能达成我们的目标。”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最终得出来的安全距离是要反复做相关的试验。”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我们这个团队都有‘超能力’,他们的本领水平很高,也能吃苦。我们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开展间隙外绝缘试验,就是为了得到在高海拔地区的这些宝贵的外绝缘试验数据。”


主持人苌道勤:“这个团队真的很不一般。”


【±800千伏青南换流站】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这里是±800千伏青豫直流特高压工程的首端——青南换流站。青豫特高压工程是世界上首个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从青海输送到河南驻马店,全长1563公里。青海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光热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碳排放趋近于零,清洁能源的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强大的支撑。换流站里的这些设备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比如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个叫套管,这个套管里面传输着几千千伏的电流。”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家的电力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当年做这些高电压试验的设备很多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他们卖给我们这些设备,安装过程还收取5万欧元,所以我们的老前辈自力更生,翻译德文的、英文的说明书,自己动手搭建试验设备。”


主持人苌道勤:“所以就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技术上有自己的创新。”


唱颂嘉宾龚琳娜:“现在就不一样了吧?”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发展到特高压环节,我们国内就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在全世界遥遥领先。我们的特高压技术不仅是在国内使用,现在已经走出了国门,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第一个走出国门的特高压工程。”


主持人苌道勤:“从高压到超高压到特高压,从过去的受制于人到现在我们可以挺起胸膛,骄傲地把我们的中国智慧在世界唱响,太厉害了。”


截至2023年底,我国“西电东送”规模约3亿千瓦。2024年,中国发电量占全球30%以上。14亿多人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中国输电网络实现从6475千米到242万千米,电力大动脉纵贯全中国,全国现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超过240万千米,总长度可绕赤道60圈。


【青豫特高压线路现场】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这条线路就是我们青海的±800青豫直流特高压工程,每当我到达河南的时候,想到当地使用的电里面有一部分是通过千里之外的青海送到河南的,我心情也非常的开心。”


主持人苌道勤:“点起灯的时候都是自豪的。”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我们电力人就是想用这一根根的银线,将华夏大地连成一张网,让能源调配更加高效和便捷。”


唱颂嘉宾龚琳娜:“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家里都必须备白色的蜡烛,就是怕突然停电了,但现在我们很多的家庭都使用电冰箱、电饭锅,都很依赖电器,但是却没有停电的,好像那样的记忆离我们已经很远了。”


国网青海电科院科技发展部主任王志惠:“电力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七八十年代,整个电网联系得不够紧密,每一个区域都是使用当地发出来的电。而我们现在全国的电网连成了一张网,这个地方电量不足的时候,远处的电网随时能补给过来。好比在一个脸盆里舀出一杯水,会很明显地看到水位下降,现在就相当于在一个湖泊里面舀走一杯水,根本看不到水面的波动。”


主持人苌道勤:“因为一方有需要的时候,八方都可以来输送电。七十年前全国一年的用电量,放到现在也就用六个小时,大家越来越离不开电了。我们在用电的过程中,不会想用电是个多么复杂的事情,但是真正来到这里才感受到,这背后是强大的国家电力网络。”


主持人苌道勤:“今天我们走出门来就有路,打开手机就有网,摁下按钮就有电,我觉得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做得到的事情,因为只有中国才能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地把电送到一家一户。”


唱颂嘉宾龚琳娜:“好奇探索与求知是人类的本能,催生了灿烂的科技与文明,仰望不只是一种姿态,更代表着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透过《山高路远》这首诗,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勇敢者和创新者的足迹。望着一座座铁塔,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些建设者在高山之上建起了新的海拔,在山河大地点亮了一片星河,人间千灯璀璨、万家团圆,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不论白天黑夜,纵使山高路远这一路都是光辉灿烂、灯火辉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