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 | 第九届储能西部论坛暨新疆储能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研讨会召开
最新动态
动态 | 第九届储能西部论坛暨新疆储能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研讨会召开
2024-09-2316

9月20日—21日,第九届储能西部论坛暨新疆储能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本届论坛以“科学统筹,持续推动规模化储能市场创新机制”为主题,聚焦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储能发展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应用模式等问题,深入探讨以新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新能源与储能融合发展新思路,对于服务我国西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能源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坛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小忠,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能效与储能处处长徐梓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朱俊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樊启祥共同主持。

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西部地区是国家能源战略基地,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深入探讨以新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新能源与储能融合发展新思路,对于服务我国西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能源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此后西部储能的发展,史玉波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结合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布局特点,从财税、融资方面加强支持,降低企业投资储能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储能项目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积极推动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储能价值的最大化。二是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根据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电网结构、市场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储能项目的布局,确保储能项目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协同发展,同时积极打造西部地区新型储能产业的集聚区。三是加强储能技术创新,开展本质安全锂电池储能技术迭代升级和非锂储能技术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新型储能技术示范项目,验证储能技术的可行性,积累运行经验,探索储能电站与电网互动技术与模式。四是加强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和标准制定,持续优化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和职责划分,建设并运维好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同时在储能电站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等方面加快标准修订,把好储能安全发展底线。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成会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长聘教授王振波分别作题为《可持续电池技术的研发进展》《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状态和寿命高精度评估》的主旨报告。
成会明在报告中强调,中国碳中和事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发展高效、低成本的先进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可持续电池技术具有可持续、本征安全特性,可解决电池的安全痛点、资源痛点等难题,但挑战极大,需要深入研究与开发。
王振波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多物理场耦合建模、电池模型参数高精度获取、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等四方面工作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方法、研究不足以及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电化学储能电站将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能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开展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预警与风险监控技术的研究,成为重要而紧迫的需求。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夏清,西北能源监管局市场监管处主任科员张惠渊,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正谊,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渝,中国大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国辉,中车株洲所综合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唐远远分别作主题报告。
夏清在《国际新型储能应用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主题报告中强调,当前储能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储能价值如何评估,美国PJM的模型科学评估了新型储能容量价值,储能在高比例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中最大程度发挥了容量效益,将电量主导变为了容量主导;德国在利用储能提升电网资产利用率方面也有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夏清强调,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应用中的一个新增长点在于保障电网可靠性。此外,还要加速新能源消纳进入现货市场。
张惠渊在《西北区域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中表示,西北电网成为首个新能源为装机主体的区域电网,现阶段已建成“省间+省内”辅助服务市场体系。未来西北能源监管局将进一步明晰容量、电能量和辅助服务功能定位,研究调频、爬坡等各类辅助服务交易品种规则设置、补偿机制,构建完整、清晰、高效的西北区域辅助服务市场体系,进一步理顺省间与省内、电能量与辅助服务、中长期与现货市场的衔接。
刘正谊在《多类型储能支撑湖南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题报告中表示,当前到2030年是湖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转型期,未来湖南将形成以特高压“两交三直”为支撑的坚强骨干电网,电源结构加速清洁化,多类型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成为全国系统调节能力应用高地。
李渝在《新疆规模储能应用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新疆储能最新情况并表示,新疆运行实践证明,4h配储对提升所属新能源利用率高于2h配储。随着储能成本下降和电价政策推进,新能源场站收益还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将在长时储能、构网型储能、多元混合储能、市场交易机制方面持续不断探索。
张国辉在《新能源配储:挑战与展望》主题报告中提出,新能源配储助推新型储能跨越式发展,同时面临利用率低、缺乏盈利模式、技术标准滞后等挑战,未来将向构网型储能和独立共享储能转变。建议要正确处理好共享储能建设时序与新能源项目投产的步伐,保证共享储能的盈利。此外,应该发展电网侧储能或在电网公司指导下选择有紧急需求的区域建设储能,为“十五五”期间合理规划储能创造条件。
唐远远在《规模化储能电站智慧运营和技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中认为,目前新型储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规模、高投资、新阶段,发展非常迅猛,如何对新型储能进行高效、安全、智能的能量管理成为当务之急。随着规模化电站的投运,行业内逐步开始探索规模化智慧运营的工程实践应用。
结合当下新型储能高速发展的态势,本届储能西部论坛设置了三场专题研讨和三场分论坛,邀请储能行业内的发电集团、电网公司、产业链企业代表等就当下储能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其中,专题研讨一以“新能源配储多元化探索”为主题,围绕液流电池技术、多元化储能实践、光储一体化、组串构网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平台、风光储一体化高效运营、液态空气储能、储能投资风险及对策等内容展开一系列精彩报告;专题研讨二以“规模化储能开发与调度运营”为主题,从大规模储能电站集成、建设、运营、调度运营、电力市场交易等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分享交流;专题研讨三以“新疆储能特色市场研修”为主题,重点对大型新能源外送基地多元储能、城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构网型储能在疆实践、新疆储能项目案例进行分享。
分论坛一以“构网型储能技术与应用”为主题,重点介绍构网型储能标准及应用,以及储能企业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为行业提供发展经验;分论坛二以“新型储能技术与解决方案”为主题,分享众多储能龙头企业的最新技术与方案,涉及光热发电、储能安全、PCS、BMS、储能监控、储能集成、储能运维等全产业链;分论坛三以“独立共享储能发展趋势研讨”为主题,围绕宁夏、内蒙古等地的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及趋势,以及电站收益、管控与运维、固体储热等技术应用案例等内容进行分享,为未来独立储能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