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 | 首届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暨碳管理体系建设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召开
最新动态
动态 | 首届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暨碳管理体系建设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召开
2025-09-284

9月26日,首届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暨碳管理体系建设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召开。与会专家通过政策解读、主旨报告、主题发言、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围绕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碳管理体系建设等相关议题展开研讨,为促进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建言献策。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调研,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年来,“两山”理念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202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国家能源局原总工程师向海平、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三级顾问史兴华、中国电建集团原副总经理姚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彭峰、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院长孙贤胜、浙江省能源局原局长蔡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周原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原主任薛静、中咨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陈雷、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臻、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飞、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钱啸、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朱维群、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能源项目总监袁敏、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主管高原、中能国宏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董洪岩、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副秘书长马建胜等参会。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首席专家、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主持。

在大会致辞环节,史玉波表示,选择在湖州这座“两山”理念发源地召开本次大会,共同探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碳管理体系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犹如一盏明灯,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如今,这一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指南,引领着我们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史兴华表示,浙江电力在碳业务领域走出了一条服务经济社会、实现“电碳更绿、产业更优、生态更美”的低碳转型创新发展之路,面向“政府治碳、行业控碳、企业降碳”的3个需求,围绕“强基础、优管理、拓业务”的3个维度,在7个方面布局实施30项重点任务。

彭峰表示,上海环交所联合中国能源研究会等机构建设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为能源行业“双碳”转型提供支持,围绕碳管理体系研究与发展,持续为各个行业、各类园区、企业提供专家智库支持、能力建设等各项服务。

在主旨报告环节,杜祥琬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的转型过程,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新型能源系统必须也一定能够完成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三个目标,使能源“不可能三角”的传统理论变成能源“可能三角”。

刘世锦指出,在中国的资本、技术、产品、劳动力等市场中,绿色低碳产业都是最为活跃的部分,市场力量在中国低碳绿色产业发展中同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欧盟国家、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路径,低碳绿色产业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动能。

向海平介绍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具体内容,并从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能源供给多元安全、能源布局协同优化、能源治理体系现代化、普遍服务转型升级、能源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对能源转型发展进行展望。

姚强建议构建“区域自平衡为主、跨区互补为辅”的新型电力系统,支撑“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可以通过技术升级与空间拓展(海上+屋顶)接近自平衡,中西部可以依托资源禀赋成为国家绿电核心基地。

在主题发言环节,蔡刚从全局和中长期特别是“十五五”的角度,分析了浙江能源呈现的“三缺、三增、四波动”问题及特征,并以5个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浙江纵深推进“能源绿保稳工程”情况。

周原冰指出,“十五五”期间,随着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全面建立、全国碳市场的扩容与深化、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绿色金融的更深度融合,我国碳业务碳产业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势。

薛静指出,我国碳排放总量将逐步进入碳达峰平台期,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重约束要求逐年提高,绿电就近消纳政策为负荷侧绿能消费打开了应用情景创新之路,需要充分研究能源产业链以及市场交易各品种价格关系。

陈雷分享了零碳示范区及瓦斯碳汇案例,全面展示了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实施案例、煤矿低浓度瓦斯碳汇案例,以及中咨公司助力申报的节能降碳中央预算专项案例,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成功经验。

在专题发言环节,陈臻从政策法律、技术协同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出发,详细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政策的法案化和136号文新机制的影响,提出了新能源项目如何应对营收风险的举措,以及现行法律的修订建议。

钱啸以“国网浙江电力创新推进省域碳业务体系探索与实践”为专题,介绍了浙江碳业务发展形势,总结了浙江电力碳业务体系建设情况并表示,国网浙江电力正在全力推进重点领域碳业务先行示范建设。

袁敏以“碳管理体系建设的国际实践”为专题,介绍了欧盟碳预算管理及分配机制的经验做法和实施效果,提出了加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制定绿电绿证消费侧的激励政策、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等政策建议。

高原介绍了中国新型储能发展现状与挑战,以及新型储能如何加速美国加州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消纳等情况并表示,能源基金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储能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速中国电力系统碳中和进程。

朱维群指出,通过能量流、物质流等理论及工程数据分析,以及应用多种高新工艺技术,开发将化石能源的能量和物质成分同时高效利用的整套装置,实现化石能源利用率、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董洪岩分析了“3060”目标为园区带来的挑战和机会,介绍了中能国宏集团“平台搭建、路径规划、落地实施、绩效呈现”四步骤引领科学地完成零碳园区规划建设的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我国正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当前,我国能源行业正在积极构建适应“双碳”目标的新型能源系统,加快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推动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发展。

参会代表表示,此次大会的召开恰逢其时,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及碳市场建设正是时下热点,尤其是刚刚落下帷幕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明确了以碳市场建设为牵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进展,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当前,绿色低碳发展正处于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关键阶段,探寻更为科学、务实、高效的发展路径仍需凝聚多方智慧。

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联合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联合承办,中能国宏(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提供支持。来自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大唐集团、中能建集团、浙能集团、陕煤集团、浙江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