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21日,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在武汉举办。本届大会采用“1+2+2+6+5+3”多元会议体系,开展了1场主旨大会、2场前沿特邀报告、2项行业首发活动、6大专题会议、5场案例路演及持续3天的开放互动,来自电网、发电、电力建设等电力系统企事业单位,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及产业单位代表共计800余人参会。
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长韩水、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主席王继业、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淼出席大会并致辞。
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长 韩水
韩水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发展已迈上新台阶,为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筑牢了坚实根基。“十五五”时期将直面高比例新能源带来的系统平衡、资源配置及市场机制等挑战。信息通信技术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破解难题、驱动变革的核心引擎。建议强化战略引领,深化数智技术全局赋能;筑牢标准与安全防线;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国务院参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张平作题为《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特邀报告,聚焦6G物理层演进面临的“芯片物理极限 ”“技术堆叠导致的管理难度高与能耗大”和“信源压缩的香浓理论极限”三大核心瓶颈,介绍了语义信息论这一理论体系,分享了该理论如何突破传统通信范式,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验证。张平强调,通信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是突破现有困局的关键,根源在于传统依靠增加维度和复杂度的“语法通信”已逼近物理与理论极限。语义信息作为通信与AI的公共层次,通过“同义映射”实现信息熵减(“压缩即智能”)和环境自适应(“适应即智能”),是释放通信新潜能的源泉。发展路径在于构建以语义为驱动的内生智能通信体系,优先在类似能源互联网等对高效、鲁棒通信有迫切需求的领域开展应用探索。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学东陈学东作题为《机器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的特邀报告,聚焦电力运维领域长期存在的“高专业性、高重复性、高危险性”三大痛点,系统阐述了以移动机器人技术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为构建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全环节的机器人应用体系,陈学东重点介绍了四类创新解决方案,包括具备复杂环境适应能力的人形机器人、载重超过180公斤的四足运输机器人、采用履带与矢量推进技术的水陆两栖机器人,以及可实现空-水-陆三栖作业的跨域机器人。
上午的主旨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李向荣,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吴张建,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共同主持。下午的主旨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专职委员陈丰,中国能源研究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特邀专家胡红升共同主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作部主任助理赵永彬,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苏闽,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索智鑫,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一级职员)王海林,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曾增,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专家戴珍,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许中平,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代洪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据通信产品线企业路由器领域总裁伍连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有线规划部有线产品市场总经理胡俊劼,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架构师王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通信研究所所长助理、CIGRE D2电力光通信工组召集人张庚等分别作主旨演讲。
本次大会发布了两项电力通信白皮书。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张振宇代表编委会发布《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通信目标网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新型电力系统通信目标网可以实现四方面成效:一是支撑数十万节点电网全电磁暂态在线分析、全场景运行管控、全要素故障防御,筑牢电网“三道防线”,全面提高主电网感知、防御、控制能力;二是支撑千万节点级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的接入,提升中压调控安全性、低压控制实时性;三是实现电算网协同,支撑电网数万张算卡的通算、智算和超算的高效运行;四是打造空天地三维一体的通信统一底座,支撑全时段、全天候、全地域电网灾害应急抢险。
中国南方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丁晓兵代表编委会发布《新一代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白皮书》。该白皮书聚焦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下低压台区通信需求升级,为新一代电力线宽带载波技术发展应用明确路径,指出新一代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的发展将更加注重高性能、多功能化和标准化。
大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委会委员禹国印介绍了专委会的标准工作,表示专委会围绕“信息、通信、安全、北斗”等新技术及交叉融合领域方向,以“研究、咨询、服务、交流”为定位,聚焦能源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开展交叉融合技术与创新应用相关的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支撑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服务市场与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2023年至目前,已发布团体标准14项,在编标准30余项,2025年底计划发布15项;基本建立了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发布了包含通信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产业数字化等方向的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团体标准4项。
大会上,胡红升公布了“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案例路演结果”。本次大会案例征集工作于2025年3月启动,从案例提供的完整性、时效性、推广性等方面完成初筛,共计180个案例进入大会路演环节,经大会现场路演交流,共计近150项案例推荐获得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案例证书(具体名单后续另行通知并公布)。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信息通信技术及创新应用成果宣传交流区,通过案例路演、方案展示、现场研讨、交流分享、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展现电力领域信息通信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旨在搭建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交流链,共享实践经验,激发创新动能,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联合主办,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新型电力系统)、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能源数字化专委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支持,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办,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委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电力传感和智能分析专委会等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