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车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中车联合科普中国推出“星驰科普”项目,旨在科普高端装备先进技术,传播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保护铁路文物。通过组建“星驰合伙人”专家团队、打造“星驰创享站”科普基地、开展“星驰Talk”研学活动、举办“星驰乐创”科普大赛四大举措,助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其中“星驰乐创”科普大赛现征集到参赛作品近100个,覆盖“双集群双赛道”。近期,将持续推出清洁能源装备系列科普作品。
↓↓↓
风电塔筒为啥都穿“白大褂”?
穿“白大褂”可不是为了好看,主要功能是“防晒降温”,白色能反射绝大部分的太阳能热量,有效降低塔筒表面温度,减少热应力,保护钢铁和涂层、延长寿命;关键作用是“安全警示”,白色更容易被发现;附带效果是“颜值担当”,白色在视觉上相对轻盈、整洁。
百米高空举风车,凭什么稳如泰山?
它靠的是四大法宝:一是深扎根,陆上浇筑巨型混凝土基础,海上如“定海神针”直插海床,用百吨自重死抓大地;二是硬身板,上细下粗的锥形设计(底部直径可达5米)+ 超厚高强度特种钢板(超10厘米),底部最壮抗风压;三是强关节,分段间法兰盘平整如镜,用“超级螺栓”锁死,每颗预紧力超300吨,硬生生“焊”成一体;四是巧卸力,适当柔性让塔筒像芦苇随风微摆(顶部可晃2米),超高塔内藏“减震神器”抵消摇摆。
那么高,怎么运?怎么装?
分段拼接的智慧:塔筒在工厂里是分成好几段制造的,用大卡车或货轮运送到风场后,再用巨型吊车像“搭积木”一样,一节一节吊起来,用和拳头一样大的高强度的螺栓和超大的法兰盘在高空精准的拧紧固定。想想这个工程场面就很震撼!
这根“大柱子”它实际有多高?
陆上风电:早期机型(1.5-2MW)塔筒高度约60~80米(相当于20~25层楼);主流机型(3-6MW)塔筒高度约80~120米(部分可达160米;30层楼高100米)。超高塔筒(低风速区)为捕获高空稳定风,高度可达160~200米。
海上风电: 因海面风况更优,塔筒高度通常100~150米,但受水深影响,需结合导管架或漂浮式基础。
内容来源:中车兰州机车
编 辑:石育佳
排 版:赵常宇
项目策划:梁超
审 核: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