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在秦皇岛市召开。大会由中国电力科技网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低碳智慧供热技术专委会支持。会议以“大机组智慧化改造+多能域灵活调控”为主线,通过“智能感知-数字孪生-自主决策”三位一体智慧热电系统架构,推动形成“基荷保供智能化、调峰资源弹性化、多能耦合协同化”的新型运行范式。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永亮主持。
王永亮在题为《转形、转型、转行—关于新一代煤电若干思考》的报告中指出,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节能是第一能源,降碳是第一指标,节能降碳非常重要。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是靠天吃饭。源荷平衡面临挑战,调峰能力成为短板,辅助服务需求凸显。
孙正运作题为《新型能源体系终端用能的协调融合》的主旨演讲并指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涉及到煤、电、油、气的协同,自主和进口的平衡,需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以及能源和产业链的运输成本,找出一个安全、经济、绿色兼顾的最优方案。消费侧电能替代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源头上清洁化,就需要为新能源提供大量的灵活调节能力,电、热协调互动是技术和经济都可行,成本最低、最安全的技术路线之一。
在学术交流环节,孙正运、王永亮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主任付林等专家,围绕参会学者提出的新一代煤电改造如何平衡减排与成本、煤电企业转型方向与实施步骤、新型能源体系终端用能协调融合要点、终端用能协调融合在实际推进中的阻碍、火电灵活性改造技术路径、大规模跨季节储热技术创新应用等问题展开技术答疑,并深度剖析多能协同弹性供热新范式。
本次大会汇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灵活调峰、热电解耦、储能技术、智慧供热”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覆盖煤电灵活性改造技术路线、熔盐储热调峰应用、工业供汽创新方案、长输供热系统优化等热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