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京举办
最新动态
动态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京举办
2025-04-163

37730cd90ee7915b4a80e36deafae9e

410—11日,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来自国内外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单位的1000余人参会。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周海燕、国家电网总工程师孟庆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教授何雅玲,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储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龙,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以及南方电网总工程师汪际峰,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陈允鹏,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樊启祥,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中国大唐集团原董事长陈进行等出席。

7f3be78bc8aa01d88272469ae2309906

史玉波在致辞中提出三点倡议:强化创新引领,聚焦固态电池长时储能、新一代电池体系等前沿技术攻关,推动储能与数字化、人工智能融合;完善市场机制,加快推进储能容量电价、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政策设计,探索储能参与碳交易路径,释放多元化的商业价值;深化开放合作,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标准互认,推动中国储能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共建全球绿色能源新生态。

开幕式上,何雅玲、汪际峰分别作题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发展与前沿动态》《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探讨》的主旨报告。何雅玲表示,技术创新需“顶天立地”,既要突破储能创新及前沿技术,更要直面度电成本、安全寿命的产业化命题;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建立容量补偿、绿电消纳等长效机制,释放储能资产的多维价值;产教融合需“穿透壁垒”,以需求倒逼研发,用工程反哺学科,构建技术-人才-资本的增强回路。汪际峰认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依然是储能,储能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新型电力系统的成败。在此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是巨大的。在常态运行中,储能要保证供电的计划性和可持续性,以储能的灵活配置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水平;在非常态运行时,储能还要用作应急电源,包括黑启动、防灾保底、应急保障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对中国储能技术与产业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

在院士论坛——第八届储能前沿技术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赵天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彭苏萍、舒印彪,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丁玉龙、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温兆银等七位院士围绕“技术创新发展”分别作主旨报告、专题报告。

efcd3323ad872882788973eb97a8d23

ESIE2025围绕新型储能政策发展,特别设置了“储能领袖闭门会”“新型储能与电力市场论坛”等系列活动,围绕电价机制、成本疏导机制、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政企对话。

储能领袖高端对话聚焦于新能源全面市场化给新型储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这一核心议题, 八位行业顶尖专家与企业领袖共同深入探讨新型储能行业在新能源市场化浪潮中的应对策略与未来发展方向,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与建议。该对话由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夏清主持。

ESIE2025举办了1场开幕式、1场院士论坛、5场高端对话、8场主题沙龙、40+主题论坛、50+场商务交流对接活动。储能领域全产业链的近800家企业参展,展示了各自在储能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创新应用。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